科普|药物植物诺丽在医药学上的应用

2020-11-27

引言

foreword

我们东方的先祖们与西方的先祖们,都引用了相同的科学成分来保健身心,也揭开了两千多年来的海巴戟,巴戟天和诺丽的神秘面纱。换句话说,诺丽在全世界应用广泛,被视为良药,并不是空穴来风。



1

诺丽在中医史上的应用

从我们的祖先开始,中国人就很注重养生之道。在与疾病战斗的漫长时光中,我们学会了辨识药草,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医药学,然后祖祖辈辈,传诵至今。


1988年,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联合世界卫生组织(WHO)成立编委会,并聘请了国内14个科研究单位的百余名有关专家、科研人员,通力合作完成了《中国本草图录》。


该书被誉为现代“本草纲目”,共收录了5000种传统药物,诺丽也位列其中。当然,《中国本草图录》并不直接称之为诺丽,而是谓其橘叶巴戟。

6V7A0449_副本.jpg

中国的诺丽,其实就是橘叶巴戟、海巴戟。


《中国本草图录》描述橘叶巴戟为直立灌木,全株无毛,小枝粗壮,叶对生,头状花序单生,花冠白色或黄色,其根、叶、果均可入药,可用于除湿壮骨。


《南药与大南药》也记载,巴戟具有抗肿瘤、抗氧化、抗菌消炎、止痛等作用。

DSC_1500_副本.jpg

除此之外,《鲜药的研究与应用》、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、《药用植物辞典》、《中华草本》、《现代本草纲目》、《海南中药资源名录》等医书对诺丽也具有记载,认为其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慢病。


为什么医药学家们对诺丽评价如此高,它到底是怎么样的药用植物?


中国的诺丽,主要分布于海南岛、西沙群岛以及台湾南部沿海地带,属于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,与四大南药巴戟天是同科同属的近亲品种,无论是成分还是功效,均能与巴戟天相提并论。


诺丽的主要成分为多糖、黄酮、皂苷、多酚、蒽醌、东莨菪素、茜草素、环烯醚萜以及氨基酸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,涵盖了绝大部分珍贵药材及营养品的功效成分。这使得诺丽既能当补品,又能充当天然营养素,还能用于调理慢病。


中国医药常以诺丽(海巴戟)的果实、叶、根入药。


医药无国界,不仅中国人将诺丽用于治疗慢病,东南亚、欧美等国家及地区人民也将诺丽视为奇药。



2

诺丽在国外医学史上的应用

英国学者安德鲁·薛瓦利埃在他编著的《药用植物百科全书》中详细介绍了诺丽的历史、传统、民间用法以及活性成分、功效和取得的科研成果。该学者认为,诺丽作为药物食用具有多种惊人的药用价值,能治疗许多慢性疾病,包括疼痛,发炎性疾病,如:关节炎、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、癌症。


而在民间,波利尼西亚人使用诺丽治疗疾病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,他们世代食用诺丽,且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并未有毒副作用的记载。

DSC_1495_副本.jpg

二战期间,美国军队在给在太平洋作战的士兵配发的《生存手册》中,诺丽为指定的自然野外药物,用于刀伤、枪伤、蚊虫叮咬及各种传染疾病。


上世纪90年代,美国科学家将诺丽开发成高端保健品进军国际市场。2003年,欧盟批准诺丽汁为新型食品配料。2007年,美国药典将诺丽果列入“非处方药与草药”中。


3

诺丽在现代的应用

作为一种药用植物,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,诺丽的应用历史都十分悠久,但真正了解诺丽药用价值的人仅占少部分。直到最近几十年将诺丽开发成保健品,它才开始风靡全球。


作为营养保健品,诺丽原液口感颇为特殊,初次饮用的人群可能不太适应,但真正坚持饮用一段时间后,人们反而会爱上诺丽原液的味道。



毕竟,营养品的价值,不在于口感,而在于作用。服食诺丽原液,虽然不能马上治好你的慢病,但却能在一日日的坚持中,让你的身体越来越健康。


西医治病多是直接对抗,指哪打哪,而中医治病,讲究三分治七分养。对于治病本身而言,方式不重要,管用即可。但是药三分毒,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,关键还在于自身的调养。尤其是慢病越来越多,越来越年轻化的今天。


治疗慢病,过度医疗、过度服药均为下策,只会让身体越来越孱弱。调理慢病,不妨试试天然疗法。


仅普及诺丽果知识,不做治疗指导使用

-.jpg